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977年他参与创办了《理论动态》,先后任“理论动态组”副组长、组长,《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理论动态》主编,为党的理论工作辛勤耕耘,直至退休。1978年,他参与和见证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他治学严谨,坚持写信史,敢于秉笔直书,他既有博学多识的学者本色,同时也拥有一颗从容自在的平常之心。他身材挺拔瘦削、笑声爽朗无忌,厚厚的眼镜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头上的每一根银发似乎都充满着理性和思辨。他就是89岁高龄的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参与者见证者、中央党校教授 沈宝祥
 
贫寒学子走进党的最高学府
 
1932年7月8日,沈宝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文盲。沈宝祥共有兄弟姐妹8人,他在兄弟之中排行第三。沈宝祥的家就住在沪宁铁路的一个小站旁边。7岁那年,父母把他送到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刚进学校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就对这个小站进行了轰炸,学校也随之停办,他只好辍学回家。学上不成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就与哥哥姐姐们一起下地干农活。到了13岁那年,父母又把他送到了一个离家较远的小学读书。后来,附近原来的那所小学又开办了,沈宝祥便转回村里上学。说是小学,其实只有一个班,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在一个班里。这时的沈宝祥已上五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只有两个,一是个他,另一个是一名女生。沈宝祥在这里读了一年,就考入镇上的中心小学的6年级。在这里,生活在镇上的孩子对他这个穿着土布衣服的农村孩子投来异样的目光。沈宝祥学习很努力,第一次期中考试,竟然考了个全班第一名,超过了班上的“老第一”,同学们都大吃一惊。沈宝祥被推选为学生会的主席。
 
高小毕业后,沈宝祥顺利地考取了镇上的私立中学;但家里没钱,交不起学费,没法上这个学校。这时,他听说无锡有个师范学校,不用交学费和住宿费,而且还发放生活补贴,于是他便去无锡报考这个师范学校。当时有2000余名学生报考,只取90名,沈宝祥被录取了。他靠亲戚的资助,买了些日用品,便去这个师范学校报到上学。在师范学校,沈宝祥学习十分刻苦。那时,他立志要做一名小学教师,待学成之后,去教那些上不起学的穷苦孩子。在师范的第三年,已是1949年。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此前,这个学校早就有了地下党(组织)。1949年6月,沈宝祥秘密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过不多久,沈宝祥已是学校团总支的组织委员了。
 
1951年,沈宝祥师范毕业了。这时,新中国正需要大批的扫盲干部,沈宝祥就被分配到无锡农村做了一名被称之为“农民业余教育专职教师”的扫盲干部。
 
说是扫盲干部,其实什么工作都要干。他与乡干部在一起工作。乡政府就在一座破庙里。晚上,乡干部都回家了。十九岁的沈宝祥就一人住在破庙的阁楼里,楼下是菩萨。虽然条件很艰苦,可他的工作热情却很高,每天都深入农村,深入农家。
 
1954年3月,沈宝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沈宝祥响应党“鼓励年轻干部考大学”的号召,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华东师大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历史的、文学的、自然科学的都拿来阅读,边读边做笔记。这段生活,对沈宝祥的知识积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他还担任学生会的秘书长。四年之后,沈宝祥在华东师大毕业后,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班学习。当时人民大学的校长是“党的五老”之一——吴玉章。有一次,校方请著名学者吴晗到学校做报告,有一个同学问吴晗,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吴晗把烟猛抽一口,吐出三个字:“多读书”。后来有个教授又把吴晗的“多读书”三个字细化为“多读书不一定有学问,有学问必定要多读书”。正是这种影响,使沈宝祥在人民大学的三年,又是埋头读书的三年。
 
1965年1月,沈宝祥被分配到了党的最高学府——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十年“文化大革命”实际结束。
 
197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央党校,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汪东兴兼任第一副校长,胡耀邦同志任副校长。
 
参与创办《理论动态》
 
1977年6月4日上午,中央党校“整风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开会之前,胡耀邦的秘书陈维仁(陈维仁同志后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对沈宝祥说:“会议结束后留下来参加一个小会。”全体会议结束后,一共留下10个人,胡耀邦同志在讲完其他问题后,对大家说:“要办一个刊物,有人推荐孟凡和沈宝祥,还要再找几个人,后天到我那里(指胡在党校的办公室)开会。”这时,沈宝祥才知道,留下开会是要他参加办这个刊物。
 
6月6日,去胡耀邦办公室开会的共有6个人:沈宝祥、孟凡、吴振坤、刘立中,还有另外两位老同志。这个小会,就是《理论动态》的第一次筹备会。刊物定名为《理论动态》,把参加创办《理论动态》的这些人叫做“理论动态组”,或简单地称之为“动态组”。沈宝祥成为“理论动态组”最早的成员之一。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理论动态》第一期终于在7月15日正式出版了。第一期只印了300份。除了送中央领导人,发行范围主要是省部级领导干部及军队的高层领导。几天后,各部委、各地方的不少干部都来索要,又加印了300份,第一期实际是600份。
 
《理论动态》的创刊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是全国党校系统的第一个刊物,同时,它也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的全党的第一个内部刊物。
 
《理论动态》第一期刊登的是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吴江的文章:《“继续革命”问题的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完整地、准确地领会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问题。文章提出,继续革命不能光搞阶级斗争,还要搞技术革命。因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所以要把技术革命摆到重要的地位上来,继续革命不但要反“右”,而且要反“左”。
 
《理论动态》创刊初期的出版周期是五天一期,逢五逢十,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星期天,都正常出刊。
 
参与并见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978年5月,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一篇文章的公开发表,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这是一场全党、全国范围的大讨论,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讨论。沈宝祥教授是这场大讨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这场讨论至今已过去了近40多年的时间,但每每提到这段特殊的经历,沈宝祥的思路仍然是十分清晰。回忆当时的情形,乃至每一个细节,他都宛然在目。
 
沈宝祥说,中国的拨乱反正形势发展到1978年,明确提出实践标准,已是水到渠成的事。问题只是,由谁来打响这一炮。这就需要一篇有份量的文章,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发表出来。
 
1977年8月25日的《理论动态》第9期刊登的《理论工作必须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文章,就批评了“对待是非,不是以客观实际为标准”的倾向。1977年12月25日的第31期《理论动态》,又发表了邵华泽的《文风和认识路线》一文,明确提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1977年9月间,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写了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稿给《光明日报》。《光明日报》理论部对该稿作了多次修改后,题目改为《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杨曾是中央党校学员)看后,决定请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帮助修改,并要求先在《理论动态》刊出,再在《光明日报》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恰恰就在这时,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孙长江已经为《理论动态》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稿子,但还不成熟,准备进一步修改。吴江让孙长江最后将《光明日报》送来的稿子和他自己撰写的文稿“捏在一起”,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改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改稿孙长江同志曾将《光明日报》送来的文稿给沈宝祥看,沈宝祥对《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这个题目提出意见说:“一切真理,这个提法不妥。”
 
1978年5月5日上午,“理论动态组”对稿子进行了讨论。作为“动态组”成员,为了讨论这篇稿子,沈宝祥提前做了充分准备,他专门看了华国锋在1977年5月1日发表的文章《把无产阶段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讨论中,沈宝祥认为,这篇文章在《理论动态》发表后肯定又要遭到非议。为了堵住一些人的嘴。他提出将华国锋文章中的一句话加进去。大家同意了这个意见。这就是《实》文第三部分第二段开头的那一句:“正如华主席所指出的,‘毛主席从来对思想理论问题采取极其严肃和慎重的态度,他总是要让他的著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的考验以后,再来编定他的选集。’”5月6日,胡耀邦在家中召开理论动态组会议。沈宝祥受孙长江之托,将再次修改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稿请胡耀邦审阅定稿。
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动态》第60期
 
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第60期正式出刊。第二天,《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署名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实》文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当天,新华社就将《实》文作为国内新闻头条转发。然后《实》文又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和各地的报纸争相转载。5月12日晚《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就接到了指责这篇文章的电话,说《实》文是要“砍旗”,在政治上“很坏很坏”。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讲话,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观点,批评“两个凡是”。他在6月2日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肯定了《实》文的观点。7月22日下午,小平同志又找耀邦同志谈话说:“我原来没有注意这篇文章,后来听说有不同意见,就看了一下,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不可避免,争得好,根源就是‘两个凡是’”邓小平表扬《理论动态》是个好班子。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支持和推进了这个讨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作了高度评价。标志着这场讨论取得了成功。
 
学者本色平常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断有人在论著中予以记述,但有些记述不够准确和全面。对此,沈宝祥教授一直坚持讲实情,讲真话,对一些不准确的“记载”和评述,严肃认真地予以澄清,以还“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真相。
 
自《理论动态》创刊以来,沈宝祥从“理论动态组”成员到副组长、组长,《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主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这块理论阵地。在这块阵地上,沈宝祥以求是、求实、求真的思想和文风,先后发表了大量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文章。从1978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7年多的时间里,沈宝祥有23篇重要的理论文章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以社论、“特约评论员”、论评员、观察家等署名发表。其中1978年11月20日在《理论动态》98期发表的《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被《人民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在第一版转载。文章发表后反应强烈,对平反冤假错案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打开理论工作的广阔天地》一文于1978年12月20日在《理论动态》104期刊出后,《人民日报》又以“特约评论员”文章刊出,该文刊出后,产生了较大反响,为当时的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1979年7月,沈宝祥又撰写了《理论工作唯一正确的方针》一文,在第145期《理论动态》发表,《人民日报》于7月28日作为社论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新华社转发全国,全国各地报纸都在显著位置转载。
 
1981年3月,沈宝祥遵嘱撰写了《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清理“左”的思想》一文,在《理论动态》第263期发表。3月10日,《人民日报》作为社论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新华社转发全国。全国各大报用类似《人民日报》的版面转载。这是拨乱反正以来,第一篇鲜明地提出反对“左”的倾向的文章。从此以后,开始广泛清理“左”的思想。
 
1992年,沈宝祥从《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的位子上退了下来。退休之后,他开始撰写《真理标问题准讨论始末》一书,这项任务被列为中央党校的委托科研课题。从1987年开始酝酿,收集资料,到1997年出版,前后历经十个寒暑。1997年12月,近40万字的《真理标问题准讨论始末》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沈宝祥以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身份,真实、客观、全面地再现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全过程。该书出版后引起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后不断再版。
 
除了撰写《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一书外,沈宝祥还出版了《温古察今论党风》、《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沈宝祥论集》、《亲历拨乱反正》、《胡耀邦在中央党校》等专著。主编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的回顾、思考和展望》等13本理论书籍。1998年3月,沈宝祥又参与编写了中央党校的基本教材《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沈宝祥是这本教材第一次印刷的统稿者。该书被作为中央党校学员“三基本”、“五当代”教材。
沈宝祥在中央党校礼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题字前留影
 
沈宝祥在中央党校礼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题字前留影1999年3月,沈宝祥又参与了全国全党唯一一张专门讲学习的大报——《学习时报》的创办工作,担任筹备组副组长。该报由江泽民同志题写报名,胡锦涛同志作了题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发刊词。1999年9月17日《学习时报》正式创刊,这时,沈宝祥想筹备工作已经完成,自己可以休息了,但时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郑必坚同志在《学习时报》全体人员会议上突然宣布:沈教授担任《学习时报》高级顾问。就这样,沈宝祥又“被迫”继续在《学习时报》任职,直到2007年75岁时,沈宝祥才不再担任《学习时报》高级顾问。
 
无论是在历史的动荡时期、拨乱反正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各种理论思潮的交锋中,沈宝祥一直坚信“邪不压正,真理永存,历史老人会是公道的”。中央党校礼堂重新整修时,沈宝祥给校领导写信建议:将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镶嵌在礼堂的门厅中央。他的这个建议被采纳,现在礼堂的门厅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二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与校园里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实事求是”的校训交相辉映。沈宝祥说,他之所以给党校领导提这个建议,目的是让来党校学习的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永远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转载自中国领导力(微信:ChineseLeadership)
话题:



0

推荐

盛平

盛平

3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代史学者。主要研究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史,专注于胡耀邦研究。主要著作:《胡耀邦思想年谱》、《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文章